• 注册
  • 查看作者
  • 膏补与汤茶之我见:在广东江苏的中医见闻

    今天的分享呢,来自一位可爱的粉丝,小白同学,讲的是她在广东和江苏两地体验到的不同中医氛围。

    即使在某个城市生活了很长时间,若非业内资深人士,仍然难以对这个城市的某行业作出客观的评价,除非有文献支持和调研。本文仅仅就自己在广东和江苏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提出的一点体会,因为我学术方面积累浅薄,恐怕有失公允,恐怕对您有误导。

    用一个过客非常肤浅的猜测性对比,若这个猜测有一个关键词,我觉得就是:膏补与汤茶。

    膏补与汤茶之我见:在广东江苏的中医见闻

    在南京期间,或许因为一直在名医堂,又恰逢节气,因此接触到了比较多闻名已久的膏方文化。在我们上课时,已听说“上海中医冬季拒绝出差,因为此时是膏方旺季,一次膏方价格不菲”之类或有偏颇之传闻,但不论真假与否,起码能说明,在江浙一带,膏方接受度很广。此次跟诊亦见从安徽等外地赶来服用膏方的患者,其条件限制之紧迫,甚至无法先服“开路方”。许多本已舌苔厚腻患者,仍然服用膏方,让我很疑惑到底他们回去吃了会不会不舒服。然未能观察,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获知。(PS虽然岭南地区也有膏方,但我没有跟过开膏方的医生,这里的人确实也吃得少。偶有,组成也是比较简单,药味不多,另外我猜测中膏方组成可能不一样)。南京的医生开药,常重补药,黄芪党参开到30克以上非常常见。

    在广东,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凉茶铺”。在香港更是保留了凉茶铺十分原汁原味的景象:行人经过挂着一个个古朴小牌的凉茶铺,向凉茶铺老板说自己的主要症状,然后便能获得一款推荐的凉茶,顾客可以站在凉茶铺端着凉茶铺的瓷碗把凉茶喝完,也可以装瓶子里带走。著名的“24味”就是岭南地区使用已久的“上火”万金油。岭南天气炎热,多瘴,湿气重。人们长居于此,日常里唯恐自己上火,便爱饮用凉茶“清热祛湿”。我们称一个食物“热气”,便是说这个食物会让人上火,产生诸如:长痘,口腔溃疡,牙痛,喉咙痛,眼屎多等等一系列症状。有了这种状况,人们常常会到凉茶铺“饮翻剂”(喝一剂)。

    但肾气本易亏耗,心火又容易浮越,“上热下寒”是许多岭南人常见的体质特征,因此尽管岭南人常以凉茶清一时虚火,底下肾阳又被凉食耗损,虚火造成的“热气”“上火”仍然困扰这里的居民。加上长期的湿气困脾土(说实话,南京的湿和广东的湿比起来,我以为还是不值一提的),此处居民“虚不受补”现象较为普遍。不管从前在广州还是现在在香港,常常有老师言“走火神派也要因地制宜,在广东你按照四川的剂量开附子那绝对要出医疗事故啊”“在香港我从来不开附子,了不起开个巴戟天”。虽然这些言论也有过,事实上广东省中医也有火神派传承科室,但是总体来说,在我接触中,诸如附子,干姜,肉桂这类药物,都开得少。甚至在一般民众的认识中,“当归”“北芪”“川芎”“党参”这些药都属于“热气”的中药。为了避免上火,北芪常以南芪“五爪龙”(又称五指毛桃)代替,党参常以西洋参,太子参代替。亦有许多医家善用岭南特色地方药材,如“救必应”“凤尾草”“溪黄草”“飞天蟾蜍”“了哥王”“木棉花”“布渣叶”“鸡蛋花”等,都是以清热祛湿药为多。

    香港情况与广东十分相似,但是这儿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且由于社会原因,对中医一方面非常信赖,但是另一方面又偏见多,一知半解。常过分相信现代科学研究,将“当归”“益母草”等能增加雌激素的中药划为“致癌草药”,接受使用时十分谨慎。在与患者沟通方面,许多内地来的学者都有一时不习惯,因为患者在询问煎药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等细节时都非常事无巨细。但是医师对患者必须充满耐心的同时,这儿的患者都非常尊重医师,对医师和颜悦色,就诊秩序也非常好。另外,在香港,中医不允许使用西药和手术,甚至骨伤科医师不允许打石膏,因为这个也属于“手术”。我认为这方面有好有不好吧,暂难评议。

    提到岭南,不得不提的就是煲汤。人们因为天气炎热体液容易流失,脾虚不布津液常感口干不欲食,常常是痰湿和阴虚共存。人们酷爱饮各式各样的老火靓汤。传统的岭南人基本每天都喝汤。汤中亦常放诸如沙参、生熟地、玉竹、薏仁、土茯苓、五指毛桃等药材。广东人特别注重食物偏性,水牛奶滋阴,奶粉燥热,鸽子肉凉,鸡肉性热,芥菜寒凉下心火,韭菜微温能壮阳,蛋白滋阴,皮蛋坠火等等,事无巨细都能常记嘴边,对不对且另说,但是吃东西前问寒热,仿佛已经成了岭南人习惯。这儿的患者不会满足于“什么不能吃”的饮食禁忌,一定要问出“吃什么好”才会罢休。

    在就医时,许多医师(尤其本地医师)都习惯在心中备好一本菜谱汤谱,时刻准备好回答病人“吃点儿什么好”的问题。比如对胃病,胃肠术后的患者,交代喝猴头菇汤,笋壳鱼汤,淮山汤,想喝香浓的可以用猪骨,怕油腻的建议用瘦肉;暑热季节,很多患者口干又湿气重,便交代用带着椰香的五指毛桃放沙参薏仁一同煲瘦肉;产前宜凉,产后宜温,曾经遇到一位中医,女儿怀孕时,隔三差五便提前下班赶着回家煲水鱼汤(就是鳖汤)给女儿,又从怀孕期间便晾晒储存了许多生姜皮,产后既能用来洗澡又能用来泡茶水喝,产后还会嘱咐妇女饮鲫鱼汤,章鱼汤,真是写着写着我都饿了。总之,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根茎枝芽花叶果,广东人总能发掘出他们的无穷吃法用法。当然,太爱煲“老火靓汤”也会造成这边因为喝汤上火,痛风的患者常有人在。

    以上说的这些,都非常的片面。有询问过几位北方同学,他们有人同意我的观点,亦有人认为“其实是看医师个人习惯,其实也没啥不同的”。因此,实在需要您多加甄别。

  • 0
  • 0
  • 0
  • 297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
    粤ICP备2021099847号 心理测试 数据库免费下载入口 青少年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亿达手游网 百外常识网 心情日记 日记大全 文辞网 生肖 剧情网 无弹窗小说网 美国能量咖啡 淘宝联盟 国外 深圳注册公司 戒烟贴 火车脚本网 小说圈 植发 蛋白粉 影视新闻 趣闻网 吃瓜网 风水网 今题网 外语人才网 商标注册 税务筹划 北京注册公司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