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中医药健康资讯:学好中医的两条路

           学习中医大概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术入手,一种是从道入手。从术入手者多执着于某个具体的病怎么治疗,用什么方和药,无论是经方还是验方,或某味特效中药,或者某种特别的治法,尤其关注某个医生有什么绝招、或者秘传之法、秘方等等,这是从术入手。当今学习中医者多喜从术入手,力求简单、实用、上手快,最好是某某方治疗某某病。
           从道入手者则更多的着眼于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和高度、视野和境界,更多的是从思维和思想的高度去找方法。
    中医药健康资讯:学好中医的两条路
           术是道产生的,“道”明白了,由“道”经过实践自然会产生术,术就简单了。因此有志于为大医者,当求诸于道,由道而术,方成大医。术是变化无穷的,中医从古至今有几十万个有效方剂,治法派别林立,都各有所长,穷其一生,也不可能都精通。但是它们的源泉都是道,站在源头,站在至高的境界,在临床遇到不同的问题,由道会自然产生不同的术。因此道“直方大”,由道而术“不习而无不利”。
           我们的中医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习班,要由道而术,不但术要精通,更要明理,而且是经典之理。何为经典之理,且看下篇。
    站在中医经典之源
           中医经典自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之理指的不但是这些经典所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典为什么这么写的原理,或者说这些经典产生的原理,这是经典之源。要真正理解《黄帝内经》就要站在《黄帝内经》的思想之源,要真正理解《伤寒论》就要站在《伤寒论》的思想之源,这才是经典之理。
           况且《黄帝内经》还也不是它以前医学的全部,可能只是其之前医学的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却对后世医学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那《黄帝内经》前的那些失传的医学思想,如扁鹊、仓工等等的医学思想会不会产生更深的更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医学思想已经失传了,我们无从寻找。但是这些失传的医学思想和《黄帝内经》却都有共同的思想来源,明白了《黄帝内经》的思想起源,就为找到这些失传的医学思想找到了根据,为往圣继绝学就有了希望,如此才能成为上医、良医,但何为良医?请看下篇。
           走在良医之路上
           站在了经典之源才能真正理解经典,才知道中医之本,站在本源再去看中医,中医的各种学说、流派、技艺、方剂就象支流一样,我们就能循其所源,则可以思过半矣。我们就能很快就能知道它们的原理、思路,很快知道众多方法之间有何区别?各自的优势是什么?各自的不足是什么?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许多疑惑就会迎刃而解,就会知道伤寒论和温病学派并不是对立的,就会知道恰恰叶天士才是学《伤寒论》最好的医家,远超过固守经方的经方大家。因为叶天士学到了《伤寒论》的灵魂。我们知道其实流派、技艺、方药可以是流散无穷的,若不能知道其本源,就会象瞎子摸象一样存有偏颇,不能成为真正的良医。
           况且我们还会遇到古人未曾遇到的新问题,古人从未见过的疾病,甚至古人未曾深究的疾病,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什么?这是对现代中医的挑战,一些人在古人那里找不到思路,最后只能求助于西医,最后中医不得不西化,其实是今天的中医丢掉了中医之源、中医之本,而这恰恰是中医的原动力。
           良医之路就是站在中医之源,把握中医的原动力,不但掌握中医的各种思想、手法,还能三生万物,生生不息,演化出无穷无尽的中医思想、流派、方法、技艺。这才是造就大医的良医之路。
  • 0
  • 0
  • 0
  • 262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
    粤ICP备2021099847号 心理测试 数据库免费下载入口 青少年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亿达手游网 百外常识网 心情日记 日记大全 文辞网 生肖 剧情网 无弹窗小说网 美国能量咖啡 淘宝联盟 国外 深圳注册公司 戒烟贴 火车脚本网 小说圈 植发 蛋白粉 影视新闻 趣闻网 吃瓜网 风水网 今题网 外语人才网 商标注册 税务筹划 北京注册公司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