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与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极易购性疲劳,稍事活动,即感无力,休息后好转。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70%以上的患者伴发胸腺增生,10%~15%伴发胸腺瘤。此外,有些患者可同时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体免疫性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女性略多于男性。儿童以眼睑下垂、复视最多见,成人以20~30岁女性发病居多。40~50岁男性为多,常伴有胸腺肿瘤。症状常从一组肌肉无力开始。在一到数年内逐步累及其他肌群。
根据肌无力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以下几型:
①单纯眼肌型:一侧或两侧或交替出现睑下垂、斜视、复视。傍晚或疲劳时加重,早起或休息后缓解。
②延髓肌型:发音含糊、声音低沉、有鼻音。咀嚼吞咽无力、有呛咳。面部表现肌无力,双目不能紧闭。症状朝轻暮重,常因感染而引发危象,或进食不当,窒息而危及生命。
③全身肌无力型:可由单纯眼肌型和延髓肌型开始逐步发展至全身骨骼肌。也可一开始即有全身骨骼肌无力,如眼睑下垂、复视、面部表情肌、咀嚼肌、咽喉肌无力;颈项肌无力、不能抬头及四肢肌无力。症状朝轻暮重,多数患者数年后恶化出现呼吸肌麻痹。少数患者在数星期、数月内进展迅速而出现危象。
④脊髓肌型:四肢肌无力,可伴有颈肌无力。疲劳后加重,休息后好转。
女性患者约有10%所产婴儿有哭声低微,吸吮无力。四肢活动减少等新生儿重症肌无力,但经过治疗3个月左右症状逐渐消失而痊愈。
多数患者发病后在12年内发展到最严重:5年内病情时好时坏常有波动,5年以上逐渐趋于稳定。由于疾病发展或继发全身感染,分娩手术应用某些药物,如吗啡、链霉素、新霉素和过量的抗胆碱脂酶药而突然发生呼吸肌无力、呼吸微弱、紫绀、烦躁,甚至呼吸停止,这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除上述典型的临床表现外,还可做疲劳试验、肌电图和新斯的明试验。
本病的治疗可用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以缓解症状。眼肌型患者服药2年以上效果不明显;或40岁以上发病;延髓型或全身型者;脊髓型患者病程小于5年者;需在医生指导和密切观察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血浆交换和丙种球蛋白在严重患者中也可酌情应用。有胸腺增生或肿瘤者应选择适当时候作放射治疗或手术切除。一旦出现呼吸无力必需及时送医院急救,作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重症肌无力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预防感染,禁用或慎用某些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普萘洛尔(心得安)、利多卡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以免加重病情。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你的肝超负荷了吗?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想吃吃、想喝喝!本是快乐事,可谁知这里面蕴藏了多少“杀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吃喝会实实在在造成脂肪肝疾病。酗酒、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等都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因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今日是周末,在大家聚会的时候,请大家健康饮食,小编刊登出这篇科普稿件,希望能为你自检、预防及治疗脂肪肝提供帮助。
脂肪肝是指过量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多,使肝功能受损的一种疾病,一般是由于长期饮酒、肥胖、饮食油腻等引起的病症。
引发脂肪肝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长期饮酒、肥胖饮食油腻之外,中医学认为淤血内阻、情致失调、疏泄不利也会引起脂肪肝,也就是中医常说的“积聚”“痰浊”“瘀血”的范畴。
生活规律、经常运动、加强营养是避免脂肪肝的基本条件,另外还要避免抽烟、喝酒、过于肥胖,尤其是孕产妇和中年人,孕产期的女性虽然需要进补,但是不能过量;而中年人由于体内激素发生变化,会导致脂肪积蓄,诱发脂肪肝。
脂肪肝患者可以采用之久疗法,可以针刺内关穴和丰隆穴,手法用泻法,可以化痰降脂。适用于痰湿壅盛型脂肪肝。
也可以采取艾灸疗法来辅助治疗,取关元、足三里、肺俞、脾俞、肾俞、丰隆、足三里,用艾条或炷灸,每次取2~3穴位,每日1次,10~15天为一个疗程,可以温补脾肾、泻胃减脂,适用于脾肾阳虚型的脂肪肝。
在临床诊治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把指肪肝分为五种类型。
痰浊阻遏型→患者常有胸肋胀满恶心呕吐痰多咳嗽、舌质淡苔滑腻 脉弦滑等症状。
肝郁湿阻型→患者常有胸肋胀痛、乳房胀痛、口干便秘、舌淡红苔腻、脉弦等症状。
气滞血瘀型→患者常有胸肋刺痛、面色黧黑、皮下瘀点、舌质暗、脉沉涩等症状。
脾肾阳虚型→患者常有肥胖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状。
正虚淤结型→患者常有肝区疼痛、下肢水肿、饮食不振、面色黧黑、舌淡紫脉沉细等症状。
可以用生山楂煎水喝,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的脂肪肝;用荷叶煎水喝,适用于湿热蕴结型的脂肪肝。可以用鸡蛋清调匀5克甘遂末,贴敷于大椎穴,可以疏利三焦,除湿利水。
服用中药有大文章!这样煎服才可以发挥最大药效
煎药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煎药的目的,是把药物里的有效成分,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如溶解、扩散.渗透等),转入到汤液里去。一般说来,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容器。忌用铜铁锅。
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井水、泉水来熬药,只要水质洁净即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时再用来煎药,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
温度是煎药时使中草药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最好是在煎药前,先用冷水将中草药浸泡30~60分钟,再用小火煎药,可使蛋白质慢慢析出,这样药性可不被破坏,水分也不会很快被煎干。
因药性不同而长短不一,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及挥发性药,用武火煮沸后再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以煮沸后再以文火续煎30~60分钟为宜。
中草药汤剂,每剂一般需煎两次(第一次的药液叫“头汁”,第二次的叫“二汁”,头汁的加水量以盖过药面为宜;二汁的加水量可适当减少一些。对一些较难煎出有效成分的药材则需煎三次。
中药服用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服用中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一是要按照不同的剂型选择不同的服药时间;二是服药次数要遵循医嘱;三是服药冷热要讲究。
贫血究竟是为啥?竟然是因为它
当人体血液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时,称之为贫血。贫血是一个总称,它属于综合症,病因复杂多样。缺铁性贫血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贫血,女性偏食营养不良、生理失血铁丢失等原因引起最多,平时注意吃些含铁高的动物血、肝脏和肾脏、肉类、豆制品、红枣、黑木耳等,同时补充铁剂来纠正,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口服铁之缘片,补铁生血调理一个月,补充机体的铁质和蛋白质等造血原料,贫血很快就好转了。
缺铁性贫血,即由于人体缺铁造成血红蛋白减少,从而引发的贫血。因为人体中的铁质是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所以,当食物中的的铁质不足,或肠胃对铁的吸收性不好,或因出血而导致铁质丧失过多,就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经常出现在钩虫病、胃肠道出血、痔疮出血、产后流血过多、小儿喂养不当等症。
缺铁性贫血可以采用按摩疗法来辅助治疗,按摩时取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等穴位采用轻揉法,以患者感觉有轻度酸胀感为度,每穴每次按摩5分钟以上。
也可以采用艾灸疗法,选取膈俞,肝俞等穴位,用艾条或艾炷,保持灸处有明显的温热感,每次40分钟以上,每天施治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主要有面色发黄、睑结膜血色变淡、指甲血色变淡、舌质淡白、头晕、疲倦无力、两耳嗡嗡作响、劳动后感到气短、心跳。
组织缺铁还可以表现为发育迟缓、行为异常、注意力不集中、有异食癖。
体征:脾脏肿大,系红细胞寿命短导致。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记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
常吃含有铁质的食物,如菠菜、黄豆、鸡蛋、油菜、番茄和肝类。
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如钩虫病,根治痔疮,积极止血,对小儿进行合理喂养等。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