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从我认识中医开始说,第一讲就叫初识中医,就是我最初怎么认识中医的。
我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农村出生的,当时整个农村都是比较贫穷的,能够把饭吃饱就不错了,所以说那时候生病也很少去医院,都是你奶奶用一些土办法治病。在我印象里面,比较深刻的还是农村的常见病土法治疗。比如说腹泻,比如说痢疾,比如说去地里干活把手割破了,或者是突然的肚子疼,还有比如烧伤了,烫伤了,这种情况怎么处理,你奶奶掌握一部分这样的知识,都给我用过。
我记得那时候只要是一拉肚子,你奶奶就弄一些以前咱们烧的那种碳火,从火里面拿出滚烫的炭往醋里面一焠,就喝那个醋,喝完那个醋以后煮上两个鸡蛋吃,基本上就好了,很简单,所以说有病不一定都是要吃药的,这些办法我到现在印象都很深。
那时候如果拉痢疾了怎么办?你奶奶就从地里面采点马齿苋(在咱们那儿叫马丝菜)回来以后蒸窝头,弄点玉米面和在一起蒸窝头,吃下去这个痢疾也就很快好了。
如果在地里干活了把手划破了,用什么呢?地里面有刺菜(实际上就是中药的小蓟),把它揉碎了往伤口上一按就可以了,按上去以后刺菜的水是稀的,按上去以后一会儿血就止了。有的时候在家里弄破哪儿了,这时候怎么办?因为农村咱们以前有烧柴的锅,你前一段时间回咱们老家时见过,做饭的时候烧柴,烧柴那个锅的锅底有一层黑粉,那个叫锅底霜(百草霜),刮下来往伤口上一按,也就立即止血了。还有一种止血的办法,剪一点头发,烧一下按在伤口上,这一烧就类似于我们中药里面的血余炭,这是止血的一些办法。
还有的时候受凉了肚子疼,怎么办呢?我记得那时候你奶奶就用一个绳子绑上胳膊,先是抓住我的手,两个手从上往下捋,捋完了,绳子一绑,绑完以后干什么呢?就在肘弯静脉的周围用缝衣针挑几下,挤一些血出来,有一个挑破的痕迹,然后很快就不腹痛了。这种疗法咱们那儿叫“捋痧”、“挑痧”,这些招都还是比较灵的。
还有,小的时候不注意,把皮肤烫伤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农村有鸡蛋,把鸡蛋先煮熟,剥开后把蛋黄取出弄脆,放在不锈钢勺里面,放在小火上熬,一会儿就变成黑的了,继续熬,一会儿就出油了,这时候把油倒出来,往烫伤的地方一涂,长得非常快,这就是用鸡蛋油治疗烧烫伤的一个方法。
但并不是说你奶奶掌握的这些招能把家里面的病都解决了,有的病你奶奶是没招的,那就需要找医生,能动则去看医生,不能动则把医生请到家。我记得有一次手腕疼,疼了好多天,也不知道怎么伤着了,你爷爷带我到咱的邻居家,就是你老奶奶那个家的南院,那儿有一个老中医很有名,他的儿子是搞针灸的,在我手腕上扎了几针,针后疼痛明显减轻,这是我第一次体会针灸,也是我印象最深的。
后来有的时候,只要天一冷,出门以后一遇冷空气,身上就起痒疙瘩,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荨麻疹,然后就带我去村里找另外一个医生,医生就给点药,那时候医生叫赤脚医生,也就是学上三个月,回去就看病了,我们在农村当时只能享受到这样一种水平的医疗,给点扑尔敏,或者苯海拉明,这样的药一吃痒止住了,但是一停很快就复发,这是七八岁时候的事。
以上就是小时候留在我脑海中的治疗经历,至于其他的治疗经历,肯定还有,但是没有给我形成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就记不得了。
那时候才知道,专门给人看病为生的人叫医生,那时候家里面人生病以后,有的时候就是请医生来打打针,输点液,或者给点药片,或者请医生扎针,还有的摸脉以后开汤药,这个时候脑子里面还不知道什么叫中医,什么叫西医,还没有一个中西医的分别,不知道开药片的就是西医。
咱们老家是一个食道癌高发区,死于癌症的人特别多,在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我就想要是当一名医生,能够把这些食道癌看好多好,所以我毕业的时候想报考医学院,那个时候不知道中医西医,可那个时候愿意学医的特别多,所以我就想不跟别人争了,第一志愿就报了工科学校,但是心里面实在不想放弃,虽然不愿意跟别人争,但是还是愿意学医,所以第三志愿还是报了河北医学院。当时河北医学院有口腔系、药学系、卫生系、医学系、中医系这么几个系。当时就想口腔系就是看嘴里面的,其他病不能看,我就想,不能光看口腔这点病。药学系就是搞药的也不看病。卫生系也不看病,是防病的,不是看病的医生。这个医学系和中医系肯定是看病的,但是我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所以当时就报了这两个系。但是过了没多久,我就收到了河北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时就给我录取到中医系了。后来我就问我们那儿的老大夫,我说什么是中医?中医系是干什么的?他说中医就是学习摸脉,用草药、针灸给别人治病的,我一听这个很高兴,这时候我才知道中医是干什么的,不是开药片的,而是说摸脉针灸的这些叫中医,这时候才正式的走上了学习中医的道路,所以说学中医是这么走过来的。
本文由下火网,一个专注分享上火资讯的网站,转载自国医日志微信公众账号原创文章,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