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点,壹点灵的点。
没有人能否认独处的意义。
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然而,过度独处带来的危害,却因此被忽视了。
不少过度独处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的兴趣爱好很多,我是一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但是就是因为这么多美好没有人分享,我才感到悲伤。”
享受独处的人,可能注意不到自己的抑郁情绪,很可能源于社交量不足
英国纪录片《在独处中》(In Solitary)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禁室实验。
禁室里有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设施,但是没有任何电子产品。
每个房间有一个紧急按钮,如果志愿者觉得实在呆不下去了,可以选择退出实验。
在长期独处的状态下,所有的实验者情绪都或轻或重地失了控。
他们把摄像头当作唯一的倾诉对象和生命体的替代品,可见,鲜少有人能忍受与外界彻底失去交流的生活。
对话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被看见是一种生命的渴望。
过度独处不仅使人情绪失控,有不止一项研究显示,孤独与早逝有着紧密的关系。
心理学教授伦斯特德带领研究小组收集、分析了众多相关研究,在报告中呈现两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显示社交往来较多关乎早逝风险降低50%。第二组数据显示社交孤立、孤独或独居生活都对早逝有着显著影响。
美国杨伯翰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发布报告说,孤独和社交孤立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或许超过肥胖。
孤独是吞噬大脑的黑洞,孤独者和不孤独者对待压力的看法是不同的,孤独会削弱人抵抗压力的韧性,以及从压力中恢复的能力。
人是社会的动物,间歇的孤独或许可以给人带来灵感。过度缺乏社交,对健康甚至是一种阻碍。
数据显示城镇化带来更多的精神疾患,跟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太快,农耕社会向现代城镇社会的过度出现龃龉有关。
宗族被拆散,人被原子化地打散道城市里。
个人渐渐从大集体中脱离出来。过去根深蒂固的种族社转变为一种更加强调个体的淡漠的社会关系。
一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社区之中,而如今相比这些,我们生活在网络虚拟化的社区之中。
我们彼此疏离却又通过电子设备相互联系。
因为缺乏社交,渴望温暖的人们开始寻求影视作品作为替代品。
迪尔凯姆在《自杀论》里提道,在传统农耕社会的农民,日子苦哈哈的,没人自杀,到城市里吃好喝好日子蛮好,却排队自杀,为何?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价值,是非常清晰的,不仅为自己活着,也为他人活着。
一旦到城市中,原有的社会联系和价值观全面崩盘,人成为了原子,一旦苦闷无所依,那么生命意义何在的愁苦,就自然浮上心头。
有的孤独根源是一套生活程序,如果你了解富士康工人的日常生活,就能理解富士康十三跳惨剧发生的理由。
富士康公司是一个有五十万员工的企业,企业内按军事化管理。
流程设计有意阻碍员工相互交流,也不存在娱乐放松,更不可能为员工提供大家庭般的温暖。
当人处于一套看似合理实则却对人的心理环境缺乏人性化考量的生活程序,产生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也就是程序造成的事情。
你可以给自己的生活程序做一个复盘,看看社交量是否处于一个舒适度水平。
当你察觉出生活程序已经让你感到孤独,适时改变是对自己心理健康更堵责任的一种方式。
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交或工作场合中,害怕被他人审视、批判、被发现缺乏社交能力和个人表现能力带来的焦虑。
童年时社交受挫的经历,会让人失去社交安全感,在社交过程中感到自卑,怀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害怕受周围人的轻视,从而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惯于回避。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机会重建社交安全感,就无法给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交环境,无法建立起更加深度亲密的关系,以至长期陷入一个被迫忍受孤独的境地。
当你发现自己有社交焦虑的时候,请树立这样一样信念——
向世界产生真实的自我是安全的。
你需要先让自己舒服和放松下来,放下对待自己内心的审判,学会勇敢面对自己的恐惧,才能去打通通往对方内心的桥梁。
深陷在抑郁情绪,会造成一个人自我评价低下,从而失去了与人正常交往的信心,从而回避社交。
而缺乏社交进一步加重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严重的可能会将自己逼入绝境。
每个人或长或短都进入过这样的一种消沉期,大脑疲劳厌倦,仿佛停滞了一般,语言表达和身体活动也随之迟钝。
然而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告诉我们,大脑是可以通过调整回到平衡状态的。
识别自己的状态,在感受到痛苦时及时喊停,重新建设自己的社交结构,走出去,回到人群中,是中止这种恶性循环的唯一方法。
积极的人际关系引发积极的情绪,因此,社交疗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积极的人际关系来治疗的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人的情绪可以因其他人的影响而得以调整。
而社交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就在于镜像神经元、多巴胺和催产素。
镜像神经元负责感觉和传递共情,赋予人一种建立社交关系并因此健康生活的能力。
有研究人员提出,通过镜像神经元系统体验共情和同情就相当于怜悯你自己。
因此,“给予就是获得”是脑神经的一条真理。
从根本上来说,从和他人的关系中得到的同情和关爱有益于你的大脑和心理健康。
当你被另外一个人吸引时,神经递质多巴胺被激活,这会引起愉悦感。
当与你的伙伴亲热地拥抱了一下,神经激素催产素就被激活了。积极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健康,尤其是免疫系统。
以下,是社交疗法的使用说明:
很多处于消沉期的人会失去社交的欲望,请记得,“社交疗法”是一剂药,就像你得了病需要服用药物一样,它会让你感觉更好。
被看见,是生命的基本需要。
唯有在面对面的关系之中,我们才更能体会当下的意义,重建真实生活的原始连接。
笔者一位做全职太太的朋友曾被抑郁情绪困难多年,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开的方法是叫她去工作。
回到人群中,她的抑郁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另外一个朋友,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关系后,为了止住悲伤,不断约朋友出来吃饭,参加了很多新的社交活动,消极情绪就在和人一次又一次的聚会中冲淡了,她平稳走过了生命里难熬的时光。
在一个我们从未如此紧密联系的世界里,我们却变得越来越孤独。
高度电子化的媒介造成的 媒介接收者自我与身体,意识与当下的割裂。
我们接受的信息变得更多,我们与他人关系的深刻程度却被过载的信息冲淡了。
缺少心灵连接的过场社交,并不能治好抑郁情绪,反而会让人感到更孤独。
建立起生命中和他人,和群体之间一种深度的连接,有助于我们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
爱情之所以被歌颂千古,弥显珍贵,恰恰是因为它体现了心灵之间一种最深度的连接。
建立一段能在彼此心灵抵达至深而又积极快乐的关系并不容易,你需要完全接纳和爱自己的本真。
并且也看见和接纳对方的本真。处理深度的关系,又是生命里一项漫长的功课了。
有证据显示,拥抱会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伴随着爱抚、安慰和温柔的触摸,神经递质多巴胺、催产素和内啡肽开始分泌,这会增进人在关系里的亲密感和幸福感。
触摸可以让情绪低落或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受益,疗养院里烦躁不安的老年人在接受推拿按摩之后会平静下来。
触摸和被触摸促进了大脑生物化学特性的变化,使应激激素的含量降低,消除人的紧张感,增强脑细胞的存活能力,所以不少人把拥抱比作一次充电。
当你找不到可以拥抱的人,去店里做一个舒服的马杀鸡,或沉迷撸猫撸狗,也是一种舒缓孤独的方法。
我们的皮肤是孤独的,我们的内在世界也是孤独的。
即使终极意义上的孤独再无解,生活层面上的孤独是依旧有千百种解决方法。
首先,你得分清,你忍受的孤独在生活层面上能否解决。
很多抑郁的感受,根源之一是生活里的社交量不足,如果你感到抑郁且孤独,先避免独自在家放大那份痛苦。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也无需担心,事实上,内向者在和人建立深度连接这件事上会更有优势。
当环境信息蜂拥而至的时候,内向者会更容易寻找到自己内心的方向。
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线下聚会认识新朋友,不妨多找朋友出来吃几次饭,偌大的城市,总能找到让你不再孤独的角落。
《重塑你的大脑》约翰·雅顿
《如何克服社交焦虑》埃伦·亨德里克森
《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城镇化进程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徐斌
作者:及格米
图片来源:Pexels.com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壹点灵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