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最近阅读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美国,此书影响力仅次于《圣经》,这本书是我好几年前就购买了,一直躺在书架上,随着时间的流淌里面的内容差不多忘光了,在这个春节时间,我重拾这本书阅读,为何阅读此本书?我认为读书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改变习惯和行为,而这本书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习惯和行为的书,而且这个书中介绍的习惯是层层递进,构成一套系统。过去阅读方式我仅仅是阅读,而当下需要深度阅读的书,我都会用写卡片的方式来代替阅读,这样阅读方式记忆书中的内容深刻,同时所有的内容扩展成卡片形式沉淀在印象笔记里面,再次回顾这本书,我只要回顾我的卡片我就能知道书中的全部内容。

    下面把我学习的心得分享给大家,这些习惯都是一环套一环,首先是我们从依赖向独立改变,我们需要习得习惯一(积极主动)、习惯二(以终为始)、习惯三(要事优先),习得了这三个习惯,我们就获得独立的能力;从独立向互赖的能力,我们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我们在参与全球化的活动中,我们需要与别人合作,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不论是企业和个人,我们都可能单枪匹马搞定一切事情,就如同生产一支笔,全球分工供应链,我们若缺乏沟通、共赢思维的话,我们就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习惯四、习惯五、习惯六综合起来就如同杠杆一样,能够撬动更多的人生的可能性。对于习惯七是我们前面六个习惯的底座,是动力的源泉,让我们持续发力,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它,所以定期需要反思我们在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这四个层面是否失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习惯一:积极主动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过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  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我们许多人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社会的八卦新闻、爆料新闻,最近参与冬奥会的谷爱凌,我们许多人把焦点聚焦在多才的女孩身上,当然关注也是可以多,最主要的是她给我们是否带来哪些改进,从而让我们变得更好,这是非常关键,许多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不去思考我当下的实际情况,如何改变让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其实生为人,我们是万物之灵,我们与其它动物是不一样的,动物受到本能的反应和外界的训练刺激而改变,而人类大脑的思维的强大,能够创造新的生活的可能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去学习思考做出更优化的改变,若我们只是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圈,就如同动物一样,我们的生活就这样,无法改变,是环境造成的,是基因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而若我们积极主动去改变我们当下能改变的事情,我们会变得更好,影响圈会越来越大。

     

    两条直接掌控人生的途径:一是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二是确定目标,并付诸实践。请把全部精力投放在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心挑错;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对于我们身边许多人遇到事情就会抱怨,这是谁的问题,制度不合理,是环境的问题,专门抱怨无利于事情的解决,当然有些事情确实是制度问题,导致问题不断恶化,但是这些事情不由你控制,你不掌握这个命脉,你就不要给自己人生添堵,你只有做的事情是你 自己能控制的,你努力去做,不要只是评判事情的对错,对错无利于事情的进展,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就如你今天开车车被扎钉了,你只有换备胎或打电话联系来修理,这是最便捷有效的措施,而不是抱怨今天怎么这么倒霉。

     

    习惯二:以终为始“以终为始”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的创造(Mental/First Creation),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的创造(Physical/Second Creation)。教育子女也要先定目标,才可能培养出既自律又有责任感的子女,在日常相处中牢记这个目标,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们自律或自尊的举 动。以终为始的原则适用范围极广。明白了两次创造的道理,把制定目标看得与实践本身同样重要,影响圈就会日益扩大,反之就会日益缩小。

     

    做任何事情,我们首先都需要在大脑中有一个轮廓,我们需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样,为何做它,做的具体流程,只有这样,我们做事选好了赛道,有计划的执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有的人执行力是好的,但是缺乏方向,不知去哪里?随大流而行,最后迷失在大流中,错过了许多机会。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以终为始,就如孩子做数学题目也需要,先在大脑中先构建成思路,然后把过程写出来。

     

    习惯二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生活层面,但最基本的应用,还是应该从现在开始,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 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即由个人最重视的期许或价值观来决定一切。牢记自己的目标或者使命,就能确信日常的所作所为是否与之南辕北辙,而且每天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敢懈怠。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处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工夫。毕竟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却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说忙碌的人未必出成果。

     

    人在年轻的时候,很难看清一生的目标和愿景,在童年的时候,我们生活依赖父母,我们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我们追求每一个小确幸,我们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逐渐我们进入学校,开始接受教育,大多数的时间在学习和家这条路上面往复运动,可能这时间一直持续至高中毕业,基本大家的人生看上去差不多,都是在求学的路上,大多数家庭学习都是寒窗十年磨一剑,高考是人生的一大分水岭,对于进入好的大学的孩子是幸运的,特别是条件差的孩子得到更大的红利,因为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走出父母的圈层,来到更好的城市,遇到更优秀的同学和老师,时间给他带来复利的叠加。也如同公费学习,虽然学业也需要成本,但是相比进入优质的象牙塔相比,这成本小得多。大学的四年的陈酿带来的认知、学业、师友的积累,这是一笔不小的文化资本和人脉资本。毕业后进入社会,拥有好的学历对于好的企业也是非常青睐,年轻有知识对于企事业单位都是抢手的,对于年轻有规划的青年,学历就能推波助澜,获得更多自己选择的权利和资源,若在这个风口,遇到自己喜欢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奋力抢跑几年后到了谈婚论嫁的时间,对于选择好的赛道就获得一波好的红利,对于结婚来说,又有一笔不小的资本,对于选择一个如意的对象,这一生已经获得初步的成功,大学毕业的青年,踏上社会,一切的抉择都需要靠自己去判断,在这当下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对了就如同时代推着你向前,若选择错了,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同时结婚找对象都会减分,所以年轻的时候不仅仅需要积累学业,同时更重要的需要积累认知世界、认知人生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对于找到一个好的对象,不仅仅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同时呢?对象家庭也会给你叠加多维度的财富。对于你来说你偶然掉入泥潭也有试错的成本,也可以掉头转向去找到自己的愿景和人生梦想,所以年轻的时候不断积累带宽,以后年纪大了最坏的打算吃年轻时的红利,对于喜欢学习能学习的人来说,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而对于在高考这条道上没有获得红利,对于草根来说也是有可能变成土豪,当然这个机会也有,但是也不容易,当然这一方面需要勤奋、同时也许多具备洞察商机,但是往往有些人获得了时代改革的红利,但是缺乏守财的能力,有的是钱有了,身体没有了;有的钱有了,孩子没有教育好,被孩子败掉了;也有被自己欲望败掉了,赌博、吸毒、女色等等;人生如同围城,最初没有思考要过怎样的生活,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不是自己想要的事情上面,最后如同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百忙一生。

     

    习惯三:要事第一人们拒绝使用第三代时间管理方法,通常是因为不愿生活得死板,缺乏灵活性。第三代管理时间的方法总是为了坚持原定的日程安排不顾及个人感受,与一个根本的原则相背,即不管什么时候,人总是比事情更加重要。第四代时间管理方法做到了充分尊重这个原则。同时,这种方法还认识到,就效用而不是效率而言,你首先要考虑的人就是你自己。它鼓励你将时间用于第二类事务,根据原则去认识你的生活,将你的生活建立在原则的基础上,明确表达出你的目标和价值观,并且用这些目标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决定。

     

    对于时间管理也是服务于我们人的,离开人的工具、理念和方法,都是耍流氓,对于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对于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为何要管理时间,一方面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我们也更好的挤出时间来应对我们人生,时间管理的首要点是效能,只有放在人的效能层面才具有意义,对于看电视是不是浪费时间,这对于每个人定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工作全部搞定,他需要看电视来休闲;而有的人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干完,还是看电视,导致看完电视再去做重要的事情,这个流程就搞错了,所有的事情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是否有意义;对于有的人人生本来就没有方向,他把工作当作最重要的事情,他把时间管理用于提高效率,其实对于他当下可能是家庭夫妻关系或与亲子关系不和谐,他没有顾及到,导致家庭里面的矛盾越来越大,所以对于他来说在工作上的时间管理,来提高效率就没有什么意义,对于家庭来说,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需要投入时间,所以对于时间管理,首要的时间效能,然后在谈效率才有意义。

     

    有了这个时间管理理念,我们才能更好的对待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于重要不紧急事情上面,这些若不关注,最后就发展至重要紧急的事情,而且我们不做也不行。打个比方吧,年轻的时候健康是资本,但是以为年轻没所谓,但是由于不注意保养身体,喝酒、吸烟、熬夜不节制的生活,缺乏对健康的管理,这样持续下去,年纪轻轻就这毛病那毛病,要是病倒了住院了,这件事就变成人生重要紧急的事情,你不得不去面对,不管你工作多么重要,对于健康生命来比,健康变成第一要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生活秩序完全打破,不能工作、还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家人还要陪伴你,所以这些要是要提前预防,未雨绸缪,不要忽视人生最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平时在人生各个层面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到要是第一,做到不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紧急的事情不要去做,只做重要不紧急和重要紧急的事情,若对于重要紧急的事情若能委托别人做好也可以委托别人去做,自己更多的时间去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对于重要不仅仅的事情一定要关注好,不要让它发展成重要紧急的事情,那就麻烦了。

     

    习惯四:双赢思维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 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我足够成熟,我就会乐于聆听,善于沟通并勇于面对。公众领域的成功的意思不是压倒旁人,而是通过成功的有效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探讨,一起实现单枪匹马无法完 成的理想,这种成功要以知足心态为基础。

     

    对于共赢,目的是能效最大化,对于输/赢模式让一方获利,让另外一方赔钱,这样的合作不会持久,这样的相处一方面之间不可能建立友好的关系,同时也会牺牲效能,关系变得更加紧绷。对于双赢的话,就是以人为善为基础,积极主动和别人沟通,寻找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不会牺牲对方的利益。就如同有些工作一样,我们一方面需要考虑家庭,同时企业也需要你完成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和领导或对方沟通,我们有些工作是否可以在家中完成,这样一方面也能够处理好家庭关系,同时企业的事情也能够在家里完成,这样一举两得,这就是共赢模式。

     

    习惯五:知彼知己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移情不是同情。后者是一种认可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你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移情倾听不只是理解个别词句而已。据专家估计,人际沟通仅有10%通过语言来进行,30%取决于语调与声音,其余60%则得靠肢体语言。所以在移情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耳到,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味。

    对于移情来说,不是简简单单的理解别人的词句,语言沟通仅仅占很少的一部分,而最大的部分是靠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更高级的交流,他不仅仅是理解别人说的话,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这样从眼神、面部、语速、都能得到综合综效的效果,所以聆听就如同语言、声音和肢体语言一起合作,达到最高效的状态,而有的人的认知里面对于沟通只要让别人理解听懂就好,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聆听,我们只有使用正确的方面,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于移情和同情的区别是很大的,移情是我们深入对方的倾述,从对方的倾述感受对方的情感和思维,而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帮助对方解决问题,而同情有时候就不一样,我们只是站在对方的情感角度去理解,去在理智方面去帮助别人的,两者之间是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更多从移情方面去帮助对法,对于对方来说达到更好的效果。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

     

    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少人习惯直接用左脑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法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人的品德是一个人的名片,若你平时在众人心中没有树立好的形象,你缺乏别人的信任,别人与你沟通是很难把心打开的,当然这是首要一条,对于第二条情感方面,一方面是平时关系好不错,大家平时在相处过程中,能够相互帮助,情感需要储蓄,需要时间去不断酝酿和沉淀的,若长期不断相互帮忙,逐渐彼此了解,不断打开上方的心扉;对于情感方面还有一点就是在别人诉求的时候,我们能够去聆听,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找到别人内心真正的诉求,我们能够站到别人的角度理解对方,对于最后一条是理性,只有前面品德和感情打通了,我们才能机会给别人提供理性的分析和可靠的解决方案,对于前面的品德和情感没有做到位,最后直接就是用理性的给别人去分析作判断,别人是无法接受。

     

    所以需要建立自己的影响圈,我们首先从内往外建立自己的品德品牌,然后你不但去帮助周围人,做一个利他之人,你的影响圈就不断会扩大,最后你的为人处事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样与别人交流的话,你的理性的分析和方案就能起到好的作用。

     

    习惯六:综合综效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低度信任,其特点是人与人互相提防,步步为营,经常借助法律说话,为情况恶化做准备,其结果只能是赢/输或者输/赢,而且毫无效率而言,即产出/产能不平衡,结果只能是让人们更有理由进行自我防御和保护。中间一层是彼此尊重的交流方式,唯有相当成熟的人才办得到。但是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都保持礼貌,却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即使掌握了对方的意向,却不能了解背后的真正原因,也不可能完全开诚布公,探讨其余的选择途径。这样的在方式虽然在互赖的环境中有立足之地,但是不具备创造性,他不具创造性和综合综效的能力,只能引致双赢的低级形式。综合综效意味着1+1=8或16,甚至1000.源自高度信任的综合综效能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参与者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全心享受这种创作性的事业。

     

    对于之间没有信任的团队,最多是团伙,之间相互提防,防止对方让你掉坑里面,就是让你做事,也是领导安排我做什么事情我做什么事情,做对事是应该的,要是主动去做事,要是把事情做错了,受到批评,这样的体系就是导致人不愿意多做,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之间表面上是共事,其实在一个组织内玩攻心术,人浮于事,做事效率及其低下,对于那些老实的人本来还是愿意做事的,但是越是老实的人事情越多,但是待遇也不会增加,所以把这些想做事和能做事情的人都压坏了。对于能够相互尊重的一群人,是属于能够换位思考的人,也属于一群有识之士,能够有这样的认知,一项事业不可能一个人能干完,所以大家有这样的思维,在尊重的前提下,大家还是能够主动去配合做事情,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有界限的,不能超出对方的界限。而对于综合综效,那就不一样,大家相互信任,共同的理念,大家相互依赖,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发挥最大效能,大家心凝聚在一起,目的就是发挥最大的力量,达到最理想的结果,这样的深度合作发挥巨大的效能,有这样的抱团取暖,大家解决了归属感,解决了价值感,而且在这样的团队中感受心流的体验,在这样的团队中学习、工作无比迎合人性的需求,也同样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习惯七:不断更新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必须包括人性中的所有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每个层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有平衡好四个层面的更新进度,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忽视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对其他层面产生消极影响。企业力争上游的道理也是这样。企业的体质就是财务状况;心智涉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与运用;社会情感指公关与员工待遇;精神则反映出目标宗旨与原则。企业健全与否系于这四个方面的平衡发展,原来有益的助力也可能成为阻力。

     

    对于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这四个层面,构成一套系统,忽视任何一方都会打破平衡,失去战斗力。若忽视身体的话,身体出现问题,其它方面再好,身体就是制约个人产能的天花板;若社会/情感出现问题,其它方面再好,也是有问题的,我们人需要参与社会活动,需要情感的支持,你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活动。所以这四个方面,需要每周、每月回顾下,究竟哪些方面是失衡了,需要重新回归正常,不管对于谁,只要是人,都需要这四个层面来支撑,所以不要去回避,这些都是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记录、反思、计划、行动,保持这四个层面的平衡,有了持续的平衡就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修身励志没有捷径。收获法则始终发挥着支配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多也不少。公正的法则也不可动摇,我们越是靠近正确的原则,就越能对事情做出明智的判断,我们的思路也就越清晰明确。当我们依照螺旋式上升的路线成长时,一定要在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中勤勤恳恳,培养并遵从自己的良知,它会鞭策和指引我们沿着自由、安全、智慧和力量的道路前行。要实现这个良性循环,就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并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不断提升实践的层次。如果以为做到一项就已足够,完全是在自欺欺人。为了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再坚持、再实践......

     

    对于修身这件事,没有捷径,需要持续去学习、实践、坚持、学习、实践不断去循环,对于修身这件事,有些原则道理只是经历至一定的阅历或经历才会去领悟出来,所以对于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终生持续去做这件事,我们若遵循修身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去践行,我们越努力,对于我们的人生越有收获。对于时代发展太快了,我们父辈都是生活在农村,所以童年也是受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所感染,他们许多的思想和行为在我们身上还是传递着,我们若不去反思,不去改进,这些落后的思维禁锢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具备学习、反思和践行的习惯,我们就能觉察出我们不好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就可以把它揪出来,从我们的思维中移除,我们大脑如同系统随着时代不断更新换代,我们需要有换血的能力,这样持续去改进我们思维系统,我们就能越活越幸福,越活越自由。对于这些原则改变只有自己主动去改变,我们在学校里面,我们的学习由老师督促我们学习,而离开学校,那我们就需要自己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改变旧的固有的思维和习惯,让我们变得更好。

     

    产能和产出的平衡对于以上的习惯的培养,目的让我们产能和产出的平衡,我们只是一味去追求产出,却忘记产能,最后就如同一台割草机让它持续工作,可能一时提高的产出,但是由于不注意保养割草机,割草机由于没有正常保养而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

     

    许多人都用金蛋模式来看待效能,即产出越多,效能越好。而真正的效能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产出”,即金蛋;而是“产能”——生产的资本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鹅。在生活中“重蛋轻鹅”的人,最终会连这个金蛋的资产也保不住。反之,“重鹅轻蛋”的人,最后自己都可能会被活活饿死,更不用说鹅了。所以,效能在于产出与产能的平衡,P代表希望获得的产出,即金蛋;PC代表产能,即生产金蛋的资产或能力。

     

    我们现代许多人只关注自己的产出,不关心自己的产能,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就是用青春和体力去换钱,从来不去在产能方面下功夫,如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运动、充足的睡眠、稳定的精神情绪;还有就是终生学习,现代许多人很少阅读,也很少去学习,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最后掉入坑里,有的人为了工作,不注重健康,最后好好的身体被挥霍了,没到老的年纪就一身病,这是在身体方面不注重产能,同时能在智力方面缺乏投资,最后无情被时代淘汰,而且不注重学习投资,所以在人生方面一片混乱,做的就是杀鸡取卵的事情,最后得不偿失。

     

    唯有在金蛋(产出)与鹅的健康和幸福(产能)之间取得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效能。虽然你常会因此面临两难选择,但这正是效能原则的精髓所在。产出与产能的原则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你是否遵从,它都会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灯塔,是效能的定义和模式。

     

    对于人生来说,我们无不考虑产出和产能之间的平衡,对于个人来说,许许多多都制约我们这两方面的平衡,你仅仅考虑产能,对于健康和个人能力提升,但是不注重产出,没有一个合适的收入会影响生活的正常运转,当你在为生计发愁的时候,也会影响你的产能,你的注意力被生计捆绑,同时也很难感受至幸福,所以对于工作收入、个人的产能需要平衡,这样系统就能持续运转。对于机器也是一样,如你的汽车,你不注重保养,汽车到了换机油的时候,你不去保养,这样加速车子的老化,你一时考虑车的使用产出,但是忽视对车的保养,最后发动机出现故障,需要更换发动机,这个成本就很高了,所以预防大于治疗。对于机器、草木、人、企业和国家,都需要考虑产出和产能的平衡,这个原则不管在什么时代和国家都是相同的,我们只有遵从这原则,才会变得更好,要是违背原则,都会受到惩罚。

     

    许多人年轻人年轻的时候好高骛远,羡慕一些所谓成功人的技巧,希望从外向内去改变,从来不肯脚踏实地去提升自己,最后徒劳而功,我们的成长和习惯都需要一步步去完成,需要从内往外一步步发力,需要我们专注和时间去消化,一步一步去拓宽我们的影响圈。

     

    人的一生包含了许多成长和进步阶段,必须循序渐进,比如小孩要先学会翻身、坐立、爬行才学会走路、跑步。每一步都十分重要,而且安排时间,不能跳过。人类的成长历程莫不如此,无论是学钢琴还是与同事相处,无论是个人、家庭、婚姻还是社会,都要遵循这一原则。我们通常能够在物质领域理解并接受“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在精神领域、人际关系,甚至个人品德方面,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对于成长我们必须如同植物生长遵循自然法则的规律,不要去拔苗助长,现在对于孩子教育特别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社会快餐式文化无不催生社会的焦虑,以及给孩子带来伤害,对于教育这件事,我们需要遵循原则,孩子在什么时间段受到大脑发育和认知制约,我们父母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人家3岁孩子就能认识几百个汉字,就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而去贬低自家的孩子,这样适得其反,我们很小的时候,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技能反而是母亲关注的爱,在爱中他自然会自我成长,而对于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语文数学怎么样,更重要是培养孩子的品质,如自信、勇敢、积极向上、善良等等这些,这如同大树的根系,其它方面如同树的枝叶,我们只有把树的根系在小时候培养发达了,这才能促使大树枝繁叶茂。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需要认识到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没有去脚踏实地的付出,而抱怨自己的无能,羡慕别人的能力,我们只看到别人在舞台上面的光鲜亮丽,而没有看到别人在背后默默付出勤奋苦练,所以牢记循序渐进的原则非常重要,并且努力把这些原则变成自己生命的灯塔,让这些原则变成知行合一,当一个人的思维越符合这些原则或者自然法则,就越能正确而高效地生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ZYF自我管理

  • 5
  • 0
  • 1
  • 6.7k
  • 自遇小助手 小遇@自遇|焦虑自遇驿站WJYKQHBD@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
    粤ICP备2021099847号 心理测试 数据库免费下载入口 青少年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亿达手游网 百外常识网 心情日记 日记大全 文辞网 生肖 剧情网 无弹窗小说网 美国能量咖啡 淘宝联盟 国外 深圳注册公司 戒烟贴 火车脚本网 小说圈 植发 蛋白粉 影视新闻 趣闻网 吃瓜网 风水网 今题网 外语人才网 商标注册 税务筹划 北京注册公司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