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一个热门话题——一个人心里受过的伤,能被时间治愈吗?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奇葩说》辩手姜思达,外人看起来,他特立独行,有才华到马东为他定制节目。而没人看到的是,他从小打心底的不快乐。
在他的印象里,很难找到家庭温暖的回忆,父母总是在争吵,自己莫名其妙地被打骂。别人家吃饭热热闹闹,自己家总是冷冷清清、不欢而散。
童年没有得到大人足够的爱,却要逼自己做一个懂事的大人。
点击按钮立即开始原生家庭测试
“你必须小心翼翼地琢磨,现在大人是高兴了还是不高兴了,你是该回避还是要劝和。”
“除了懂事,我别无选择。”
长大后,很多人说他有一种天生的敏感 ,总能察言观色。
他无奈地回答,“没有人想要敏感,我宁可傻白甜”
在姜思达记忆里,父亲“情绪很容易激动,那个激动是突然的,我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做出什么事”。
这导致他整个童年都很没有安全感。二三十年后,心里的伤口结成了性格上的一块疤。
他很难完全信任别人,无论对方再亲近,即使在亲密关系中,仍然觉得要靠自己,很难让自己放松下来依赖对方,非常痛苦。
身体上创伤可能痊愈,心灵的疤痕却难以抚平,又易于撕裂。
即使已经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姜思达每次说起这些,还是忍不住哭出来,红着眼睛,像个慌张的孩子。
“我爸说我是他最重要的人。”
“可我没看出来。”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
心理学上,把一个人经历的心灵伤害分为两种,大到天灾人祸等“急性创伤”,小到一句恶言恶语留下的“隐形创伤”。
前者是亲人离世、性侵、车祸、校园凌霸等等,让人难以接受的崩溃时刻。
而后者,像姜思达一样,过往的经历在心里不知不觉留下了阴影。
但这样的心理创伤,往往是“隐形”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理有伤。
试想一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
小时候常常听到父母的责备,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爱
-
一直被老师否定,仿佛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不值得被尊重
-
被同伴排挤、瞧不起,他们眼神、笑容都那么讽刺
-
遇到过渣男,感情磕磕绊绊,求而不得
-
上司打压式的“教导”,曾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这样的时刻,往往显得难受又漫长,但我们以为时间一长,再难受也会过去了。
然而,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创伤,只是被我们“假装忘记”,其实它们早就刻在我们的情绪、自我价值感中,变成你性格的一部分,实实在在影响着今天的生活。
没有完美的父母
我经常听来访者说这样的话:
“我感觉我的这个问题,跟小时候我父母对待我的方式有关。”
“我和丈夫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原生家庭模式,所以我们根本没办法沟通!”
这世上的确存在以虐待子女为乐(当然他们其实也是病人)的父母,但大多数的原生家庭,并没有到这个地步。
尽管现代心理学所关注的暴力语言、冷暴力、边界模糊、道德捆绑、控制等等在大多数家庭都存在,但大多数父母是一边疼着爱着一边打打骂骂地拉扯大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长大之后,突然开始醒悟,原来我性格中拧巴的部分,来自父母对待我的方式,于是就出现了经典的诸如“父母皆祸害”的言论。
然而,我们可能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了解原生家庭的目的在于了解自己,了解家人,而非为了单方面的指责和控诉。因为,指责和控诉,并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好,我们要了解它,然后拥抱它的好,走出它的阴影。
有时候,我们鼓励你跟父母和解,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孝顺,而是,与父母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你跟这个世界的关系,跟自己的关系,如果不积极地面对和处理,最终伤到的是自己。
那么,是否一个曾经受伤的人,只能在心理阴影中度过一生呢?
并非如此。
所以,为了自己将来更平坦的路,我们需要经常提醒自己,对自己说:
-
在成年之前,发生在我身上的某些事,不是我的问题,我不需要为此负责;
-
但从今以后,我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并且,我愿意尽力去为自己、为我爱的人,创造一个有爱的新的家庭。我值得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我想,这才是我们了解原生家庭,剖析自己的意义所在吧。
为你推荐
长大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摆脱原生家庭,很多人即使成人,回到家里依然是那个受过伤的小孩。
想走出原生家庭束缚,第一步是看见和自我觉察。
有些伤痛,如果不被看见,只会陷入过去无法自拔,让自己越发痛苦,一生都难以幸福。
从来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向你推荐「原生家庭伤痛评估」,已帮助1.3w人走出原生家庭伤痛。通过本次测评,你将获得:
-
从轻视忽略、情感缺失、过度掌控等8个维度分析你的原生家庭伤痛
-
48道题,15页报告,为你提供治愈伤痛的专业建议
长按扫码
测测原生家庭给你带来哪种伤痛
点击按钮立即开始原生家庭测试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