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经历和原生家庭的经验,直接构建我们现在人际关系模式的蓝图。
还被内化成一种自动化思维,现在我们会经常被这种思维引导和控制。
举个例子比如说当我们,把别人想象成冷漠的,不好相处,首先是我们内心预设了自己是卑微的,不值得被好好对待的。
当我们把别人想象成热情的、很好相处,那也是因为我们内心先预设了:自己是自信的,值得被他人重视的。
我们对自己和别人的假设的认知,首先是来自于我们过往的经验,对人影响最大,最深的就是来自原生家庭的经验,这个经验直接构建了,我们现在的人际关系模式的一个基本蓝图。
并且深受小时候经验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享受面对的父母或者养育者,对孩子很冷漠、没有兴趣。觉得工作呀,家务什么的都比孩子重要,不愿意多陪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孩子更喜欢别人家的小孩,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呢,不够好对孩子不耐烦,每当孩子让他们不舒服了,就开始数落唠叨对孩子的错误,对孩子的错误冒犯几乎是零容忍。
那么小孩子呢,就会内化一个充满敌意,严厉欲冷漠的客体,在自己的潜意识,这个客体是除了我们自己以外的所有人,当然主要还是指我们的养育者。
然后这个客体就会成为小孩子长大,与人交往的假设的模板。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