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传统的做法,就是琢磨着,如何更好地划出一条时间界限?这是个现实的管理问题,但它不是一个“真问题”,为什么?
有一条著名的管理经验,你可能听说过,叫做“支付1.5倍的钱,让员工付出2倍的努力,收获3倍的成长”。这是个好概念,但在现实中往往走了样儿,变成了企业收获3倍利润,员工的工作倦怠也翻了3倍。
在一次交流会上,我就听到一个企业家侃侃而谈,自己如何多付一点钱,让员工周六也来上班。说实话,我是听不下去的。
为什么?你有没有发现,这都是在算时间的账。但是企业并没有买一个人的生命,哪怕只是1/3的份额。它没有这个权力,也没有这个必要。之所以用时间来衡量,是因为在特殊的社会时期,时间和劳动成果是划等号的。
在福特的汽车工厂里,流水线的速度是固定的,工人干八小时,企业就可以准确计算出这八小时产生的价值,然后付你薪水。
但是现在,用时间来评估成果越来越难。我们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工作是以任务为基本单元的,而时间只是任务的一个要素。
这就是为什么用时间划定边界不是一个“真问题”。在时间上,工作任务与生活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融合,如果你还用时间算账,那就是一个永远算不清的糊涂账。
企业可以依据什么来重新划定这条界限?我给你介绍一个理论,最早诞生于心理学,然后在组织行为学里发扬光大,它就是角色理论。
莎士比亚曾经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世界是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借用这个比喻,我们可以说,所有社会群体中的成员都是演员,都在扮演特定的角色。比如你是一位经理,可能还是一位父亲,还是一位俱乐部的会员,等等。
斯坦福大学教授津巴多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和同事在办公楼里办起了一座临时监狱,雇了24名大学生参加实验。这些学生都经过了人格测试,情绪稳定、身体健康。他们被随机分配了两种角色:一部分人当“看守”,另一部分人做“犯人”。
实验开始不久,他们就已经钻入了社会对于这两种角色的刻板印象当中。看守“粉碎”了“罪犯们”的一次越狱,而“罪犯们”从此变得唯命是从,唯唯诺诺。
甚至一名看守说,自己都很吃惊,他居然会让“罪犯们”互相谩骂,还让他们打扫厕所,甚至虐待他们。过程中,没有任何人站起来说:“不许这样,我们都是学生,这只不过是一个实验。”
研究表明,我们每个人一旦扮演了某个角色,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对这个角色产生的期待,规划行为。
那如果我们同时承担了许多个角色会如何?由于期待各不相同,所以人就有可能表现出错乱的行为。
津巴多的实验很出名,但你可能不知道它还有后续。英国广播公司后来组织了一档真人秀节目,重演了这个实验,但结果大相径庭。“看守”对“囚犯”说话变得客气,甚至发号施令时也不忘加上一句“麻烦了”;而“犯人们”也更有反抗精神。
这是为什么?因为有镜头在对着他们。参与者无意之间又扮演了另一个角色,就是演员,这就产生了角色冲突。
为什么我要给你介绍角色理论?因为工作与生活之间的时间冲突,本质是角色冲突。
不仅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间存在冲突,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之间,我们扮演的角色也有冲突。
组织行为学领域有个大教授,叫卡恩,他提出了重叠角色组模型。我们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承担着某种角色。为了完成角色任务,我们需要发起合作,和其他人产生联系。
这时,我们就是“中心人物”,而其他人,比如上下级、同事就和我们组成了“角色组”。
当然,我们也会参与别人的“角色组”。组织就是由许多这种重叠相连的角色组构成的。
这就产生了潜在的冲突。比如,我是一个喜欢决断、把控全场的人,这当然有利于承担“中心人物”的角色。但是我还参与了另一个任务,在这个任务中,我承担的是后勤的角色,那就要转变行为方式。
我们可以随意转换自己的角色么?不行。角色转换极其耗费我们的认知能量。所以在一段时间内,人只会把一个角色当作中心,保证自己单一的角色认同。这叫做“角色中心性”,是最新的研究成果。
如果我们把工作与生活的矛盾放在角色冲突的大背景中看,就会发现它只不过是冲突最严重的那一个。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不是强行划定时间的界限,而是帮助个体管理角色。
如果组织能够把个体角色进行分离,使员工在某一时段内,专注一个角色,就会减少负担。即便回到家后,员工依然要工作,但只要这时候承担的工作角色不是很重要,干扰就会降低许多。
具体可以怎么做?我给你介绍三种方法。请你注意,不是只有这三个方法,我只是举三个例子,帮你更好地理解如何分离角色,按照角色进行管理。
第一个方法,既然“中心人物”这个角色耗费个体的精力最多,企业就可以帮助他们把这个角色分离出来,在上班时间优先做好。
举个例子。无印良品曾经闹出了好大的风波,我也和你一样,关注它的产品安全问题。但是在管理领域,它还是有一套的。它的加班现象曾经非常严重。总裁松井忠三一度把每周三强行定为“不加班日”。
结果实施一段时间后,效果很差。有些员工会假装回家,然后又偷跑回来工作。
松井就去反思,在时间上下功夫治标不治本。他发现对员工来说,工作有像树干一样的任务,也有像枝叶一样的任务。树干任务往往是自己主导的,枝叶任务往往是配合别人的。应该在上班时间把枝叶挑出来,加以简化或者干脆去掉。
于是,松井要求部门领导帮助员工判断,一项工作是树干还是枝叶。无印良品的所有员工,只要来到公司就做树干任务。至于其他的,回家忙一忙,或者有空再做就好。长此以往,无印良品真的改善了加班多的状况。
当然你可能会说,并不是只有“树干任务”才重要,与他人协作也很重要。那如何分离合作者这个角色?
合作需要交流,所以第二个方法就是,你可以设置统一的交流时间。
比如你一定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有时候正在全身心地干活儿,突然领导宣布开会,打断了你的思路。开完会,脑子已经很难跟刚才接上,这就非常影响效率。
有些公司就会把开会时间统一安排到一周当中的某一天。潜台词就是,这一天,全公司上上下下,都只承担合作者的角色。这也是一种分离角色、加以管理的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看哪些角色对员工来说消耗非常大。优先保证他们在工作时间里,处理好这些角色的任务,那么回家后,他们就能更好地承担单一的家庭角色,比如一位好父亲,或者好儿子的角色。
有的时候工作量就是比较大,重要的工作角色就是会占用员工的生活时间,怎么办?第三个方法就是,组织可以想办法帮助个体,减少一些他承担家庭角色的压力。
再举个例子,山东有一家能源企业。销售部门的员工经常需要应酬,这很常见,你一定理解。应酬就意味着有可能喝酒,喝酒会伤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当然影响他的家庭角色。
这家能源企业的应对方法很有意思。它要求所有人戒酒,而且因为员工都住在一个大院内,也比较好控制。大院内所有小卖部,都不允许卖酒。按理说这是人家的私事,但它就要管。
不仅管,还很彻底。一旦发现员工喝酒,就扣工资。那你想,长此以往,员工的家人当然会更少操心他们健康的事,家庭角色的负担也会比较轻。
怎么解决组织内的真实难题?如何评判一家公司的行事标准?《李育辉·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组织行为学的前沿成果,为你分析商业组织的行为逻辑,助你站在高处,顺势而为。
▽ 戳此入手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点个赞吧!或者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