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信中药能治儿童急性腹泻 “如果不是亲自主持了近两千例的临床验证,我不信中药能治儿童急性腹泻!”
C洁说得非常坦率。 C洁学的是西医,又是留美博士,良好的现代医学教育和严格的实证训练,使其思维的轨迹很难脱离科技的逻辑。换句话说,“证据”的理念和规范的意识已经融入了血液的她,很难被说的“玄玄乎乎”的中医药所打动。但难能可贵的是C洁没有排斥对中药的尝试。
2011年至2012年,她亲自主持了一个名为“儿泻停”中药治疗儿童腹泻的临床验证,收集近1500例样本,采用在统一的试验方案指导下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得出了该药对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确有与西药等同疗效的结论。“尽管这次临床试验只采用了随机、对照,未采用盲法,从证据级别[注1]上,还达不到最高。”C洁直言不讳。 “大”西医心底的中医药 一谈到中医和西医,中药和西药,总有一些人愿意采用“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认为二者水火不容。孰料,在与C洁聊天中我发现,中医药存于这样一个大牌西医专家的心底。 听C洁说,她留美学习期间,关节伤痛,她会用“伤湿止痛膏”;感冒咳嗽,她会用“板蓝根”;蚊虫叮咬,她会用“风油精”。
C洁的“自我药疗”引起了外国同行的好奇,除了“黑糊糊”的中成药外国人不敢喝以外,止痛贴和风油精居然成了同行们的“抢手货”,以至于她有一次过海关时因携带此类“礼物”太多,被误认为是“国际倒姨”。 C洁颇为遗憾地说,上世纪90年代,欧洲人对中草药很“着迷”,如果当时我国的中医药界能够有“顶层设计”并实施“国家战略”的话,或许是能够抓住那个中医药“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C洁的话让我顿悟:中国的西医说到底还是中国人,中国人对中国传统的东西不会“清洗”得那么“干净”,中国西医的心底或多或少都会留着一块中医药的“自留地”。
“小”儿科中药的临床验证应当重视循证医学 C洁认为,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操作层面,儿童药物的临床验证难于成人,儿科中药的临床验证也难于西药。要突破儿科中药的发展瓶颈,应当学习借鉴西医循证医学的方法去证实疗效;应当借助恰当的统计方法,提高试验的可信度。 21世纪末以来,国际医药界越来越关注在现实医疗环境、现实生活条件下观察和认识疾病的转归,观察和认识药品的效益和安全性,重视开展药物的真实世界研究(RWS)。
传统中医药如果尽快“搭上这班车”,也许能走入一个新境界,甚至会像樊代明院士所述:“引发医学研究方法学上的一场创新和革命”[注2]。
[注1]按照偱证医学的评定,把临床研究的证据按照质量和可靠程度分为五级:
一级: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性评述或Meta分析
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
四级:无对照的病例观察 五级:专家意见
[注2] 见樊代明为《评估患者结局——注册登记指南》所作序言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