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贞疾舌”的记载,其中就含有诊断病舌的意思。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把有关舌诊 的内容记录在《脉经》中。到了元代出现了第一部的舌诊专著,即杜清碧撰的《敖氏伤寒金镜录》,简称《伤寒金镜录》,全书介绍了36种舌象,并以图谱的方式 记录说明。全书通过舌象,阐明其病理机制,并结合各种病症特点,讨论其治法、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预后转归等。这本书在中医舌诊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在中医里面,主要的舌象分为哪几种呢?
(一) 舌淡红苔薄白:这是一种正常的舌象,这类人一般身体健康,面色红润,肌肉和骨骼富有力量,精神充沛,睡眠良好,平时一般不易得病,机体的免疫力高,这也是人们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健康状态。
(二) 舌苔厚腻:这类人群在现代生活中非常常见,无论是黄厚腻的舌苔和白腻苔,都说明体内有湿,并产生了病理性的痰,也叫痰湿。脾胃容易被湿所困,苔腻当化,中医里一般会用一些芳香化湿的药物来治疗,或者二陈汤之类的方剂,如果有热的,加之以清热。
(三) 舌红苔黄或苔少:对于舌红苔黄的人,此类人一般平时性格比较急躁,易怒。这些人群要注意情绪的调整之外,可多食用一些清热去湿的食物或药物。另外,对于那些舌红苔少的人,一 般容易手脚发热,口干等,其实提示着肝肾阴虚。在治疗和平时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耗损阴精,药物上则可以选用一些滋阴补肝肾的,如人们熟知的六 味地黄丸系列等进行调理治疗。
(四) 舌暗有瘀:此类人群,一般属于中医里面说的气滞血瘀,如平时会出现胸闷胀痛,或者经常无故叹息。对女性而言,还会出现月经不调,或者痛经,月经颜色偏暗,夹有血块等症 状。如果查看舌下的静脉,会发现有明显的经络瘀滞等,这类人群,治疗上要强调行气活血,并且保持心情的愉悦,这样,“气行则血行”,慢慢地,气滞血瘀的情 况会好转,也防止了发展到更加严重的疾病。
(五) 舌淡苔少:这类人群在女性中比较多见,一般平时免疫力低,容易感冒,头晕目眩,身体很容易疲劳,有些人还有贫血。女性则会出现月经量少,舌淡等。对于这些人,要注意“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胃的同时调理,从而达到改善气血的目的。
(六) 舌淡胖有齿痕:这类人群一般为脾肾阳虚,平时怕冷,形体虚胖,容易出虚汗,四肢困倦等,是典型的阳气不足。脾阳虚导致水湿内停,而肾阳亦不足导致脾阳更加虚弱。这类人群应该以增加对阳气的调养为主,可以从适当的药物和食材上去选择。
《黄帝内经》中说,“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舌通过人体的经络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通过观察舌象能了解身体的寒热虚实,进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养生保健。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