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屠呦呦带给中医学者的思考:中医精华究竟是什么?

    呦呦教授获奖一事其实已经过去好一阵时间了,现在才说这事儿,实际上是有个比较鸡贼的想法:避避风头。刚出来那一两天,微博上又开始热战,关于青蒿素到底中医有没有功劳,有毛有关系的论战不停,我身为个中医却转发了一条“这事儿好像跟中医关系不大”的帖子,就遭受了一大波攻击,不得已,这事儿只能缓缓再说——缓一缓,再谈谈我的观点以及得出这一观点的背景。

    所以其实你大概也知道我的观点是什么了。据说这事是这样的:屠呦呦教授受到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提示,参考了古人的用药经验和炮制方法,对青蒿治疗疟疾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有效成分青蒿素。这事儿算是中医对世界的贡献么?算是。这事儿让我觉得伟大么?我觉得伟大——但并不是很兴奋,总感觉有那么点隔靴搔痒——你看,我甚至都没有详细搜索了解到底这事儿是怎么回事就可以知道我并没有多感兴趣了。相信许多做临床的同道都有这种感觉:这事儿好像有点与我无关的感觉,为什么呢——这跟我每天的中医临床有毛直接关系啊!

    屠呦呦带给中医学者的思考:中医精华究竟是什么?

    没错,发现青蒿素,目前跟我临床辨证论治,提高中医临证水平并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中医在这件事上,在我看来,起到了一个文献的作用——世界说,这件事让大家知道中医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怎么挖掘?翻那些古籍,看看他们还记录了什么。

    这是文献的作用,记载的作用。记载一个线索的,可以是中医,也可以是西医,甚至神秘学、巫术、传奇、志怪都可以,中医只是这会儿赶点儿上了——当然,也是因为咱中医有料。世界关心起中医的文献作用来,这然我感到十分尴尬:不能说不好,但这并不是中医的核心精华之处啊!

    这就好比你送人一盒珍珠,人家一看,哟,这盒子漂亮啊!然后拿去倒出炫耀,完全没看到里面更为美丽的珍珠——是的,这个盒子也是真的非常好看就是了。

    类似事件还有一个,倪匡先生有一次微博互动,推荐大家看看《本草纲目》,先生的理由是,里面记载了很多八卦狗血故事(不是原话,大意如此),做小说的材料甚好。这个例子更好的解释神马叫中医起了个文献记载的作用。确实有用,但不是中医的核心精华。
    那么什么是中医的核心精华呢。我以为,是中医的思想、思维方式。

    你要说,什么难道不是把脉、不是针灸、不是气功这些东西么?不好意思,真不是。

    我们知道,中医治疗过程中,人是这个过程实现的载体。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但是倒过来讲,客观性也会不是很好控制,这是一切以人为载体的事物、过程的基本特性。一件艺术品,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到底好看不好看很难有一个客观的判定标准。这是人文学科的特点。然而中医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虽然人文性很强,但说到底还是自然科学——有着客观标准:这样治疗之后,病有没有好,这是十分客观的结果。看病一事,说白了也无非是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者之中,收集问题要客观精准,才能为分析问题提供有用的材料,解决问题要操作到位,才能实现目标。有意思的是,中医看病过程中,这三个过程都是由接诊医生完成的,注意,三个行为的载体全部都是——人。

    好了,这时候就会出现人的主观性加持干扰了:譬如把脉,很神奇,但是医生的把脉技术对结果影响很大,医生的精神状况对把脉的影响也很大,甚至环境干扰也会影响——说实话,外面熊孩子大吵大闹的,有时真的很难集中精神把脉。同样的,开方也是,很多年轻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疾病能够诊断得很清晰,但是用药有时会有那么几个药用得不是很精准,这就是需要多年临床磨练,对药性越来越熟才能解决的了——这是解决问题的客观性受到干扰。这些,也是为什么好中医跟差中医水平差别很大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医学生不能像西医学生一样,毕业出来普遍具备基础医疗诊治技术:需要人去修炼的过程太长久、太不可控。

    个人觉得,成功率不是太可控的工作手段,实在够不上核心精华这四个字,虽然他是目前最好的手段,也是神奇的手段。
    倒过来说,既然中医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是一个鼓励发挥主观性以实现客观目的的学科,那么,让这个人文性、主观性充分正向发挥的部分才应该是其独一无二的精华之处:这就在分析问题这一环节——中医的思想、思维方式这些东西。

    首先是思维方式。个人认为,作为一门医学,中医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棒的一种思考路径。医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疾病来实现治疗疾病,因此它需要在尽可能多的客观资料之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理论上说,每个个体都会存在自身特点,因此“必然有不同之处”是一个客观存在,也因此每个个体的处理方案应该是不同的——起码大同小异。但目前某些学科则是采用千篇一律的处理方案,而之所以会采取这种处理方案,是因为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只收集相同的客观事实,对于不相同之处选择忽略——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无关紧要,因此忽略了,但不管怎么说就是忽略了。这本身是一种很不科学的态度,或者说,收集的手段很客观,但是指导思想很不客观。

    中医刚好相反,也许我们的收集手段客观性有待提高,但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十分客观。这个客观性就体现在我们的整体、恒动、辨证这三个特点上。我们记录我们看到的现象,并且首先相信他的存在:这人吹了风淋了雨受了寒,然后感冒了,我们记录,这一过程多了,我们得出一个虽然直观、粗糙但是符合事实的结论:受寒之后可能感冒。之后我们继续完善这个事实,补充细节资料,比如身体强壮的人受寒之后可能不会感冒,比如小孩子这样感冒之后比较容易出现抽风。

    中医的记录和得出的理论框架很粗线条,但是恰恰是采用这种粗线条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模式、非常好的疾病观:疾病发生的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一事物,相反,可以说是一个“作用力”或者说是一种“关系”,几个地方共同发力,最后力点落到了一个平衡的点上,在这里发了这种病。既然人的生存与天地万物都有联系,那么寻求单一的作用因素显然是不科学的,这种寻找“作用关系”的粗线条模式才是好的思维模式,这用行话说,就是“整体观”。当然,既然是几个地方共同发力,那这必然是一个变化着的过程,追随这个变化的过程去研究“作用力”,这叫恒动。

    好了,既然是粗线条模式,那就需要收集许多信息,才能避免因粗而陋的情况。既然是粗线条、既然是整体、既然患者与天地万物都有联系,那么就不太方便分成几个单独的部分进行各自检查。此时,收集信息与判断哪些是有用的信息这俩过程集合在一起了。有什么东西是可以如此灵活判断一锅端的呢?只有人。作为医生,我的感觉是,人在就诊的时候实际上所有的行为动作都在给你信息,他的打扮,他的谈吐,他的情绪,他的神情,实际上都可以给你信息,这些东西很难被具象检查,但它确确实实也是在释放信息。甚至有的信息是随着你跟他的互动而慢慢诱发出来的。这种时候,只能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收集信息,并且分析判断,甚至拟定处理方法,这个过程是没法分割的,但也正是如此,是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这就叫辨证论治。

    因此,我们说中医的思维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医学思维模式,在于它客观真实,它的粗线条模式可以尽可能多地包容客观事实,也正是如此,它使得人最为宝贵、最不可被机器替代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思维方式,让它的载体的特点得到最优的发挥,而不是最差的发挥——用一句话说 就是,要客观的时候恰好能客观,要主观的时候恰好能主观。也因此,一个好中医的处方是一个科学性与接地气的结合,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处方,是一个有温度的处方。

    第二个是中医思想,或者说中医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吧。这是关于是非对错价值观的内容。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尴尬的是,它的展现形式——比如中医养生的那些活儿——深入人心,但其背后蕴藏的思想、它的观念、它的理念却为人所忽略。临床时其实总有患者跟我说,你们中医的理念太怕死,人固有一死,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活得这么憋屈有什么意思。我的观点是,我们不畏死,我们贵生。贵生,这个才是中医所倡导的生活方式的牛逼之处——我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降温了,我们及时添加衣服,不是我怕死,而是我不想咳咳咳咳个不停,不停地咳嗽,你有好心情生活么。我们主张少吃吃重口味的东西,不是说不能吃,麻辣烫烧烤什么的确实很好吃,偶尔吃吃也行的,我们也没多怕吃这个东西致癌,我们说不能吃,是希望口味不要那么重,不要出现不吃重口味就食不知味的情况,不是我们对美食没有爱,恰好相反,我们希望我们的味蕾可以更干净些,更灵敏些,这样我们能吃出手剥笋的清香,能吃出龙井虾仁的鲜美,能吃出花生汤的甘甜。我们说节制房事,不是说那事儿就是罪恶,相反我们节制是希望更讲究质量:时不时就来一次,每次草草了事,跟选择一个环境舒适(中医有讲究不要在打雷的时候啪啪啪,也不要在一些奇葩的地方嘿嘿嘿)、在体力与精神都充足的情况下,在你侬我侬的情况下来一发,哪一种更享受?甚至我们对药物的煎煮服用方法也有许多要求——这不叫麻烦,这叫讲究。你会嫌沏一壶功夫茶麻烦么,舍得花时间倒腾这些讲究事儿的人,才是贵族呢。追求生活质量的人会腾出时间来休息、给伴侣花心思做东西、会选择自己舒适的床单衣服运动甚至生活节奏,难道不会追求有一个干净清楚不会动不动就掉链子的健康的身体来享受这一切么——这才是中医倡导的价值观:追求高质量的、美好的、令人舒适愉悦享受的生活。

    所以,比起文献资料让世界注意,甚至比起我们具体操作技术的传播,如果有一天,我们优秀的医学思维模式能得以传播、我们的是非观价值观对待生活的态度能够得以传播,即使已经不是我们的表现形式、我们的手段了,也会更令我高兴。这才是中医真正深入人心。毕竟,手段会发展、会变化,形式需要慢慢理解接受,而理念是原始的、最不变的,也是最直指人心的、最能让人共鸣的东西。这些也是中医最核心的精华所在。比起中医诊所开遍世界,我更希望看到大家“中医般地”活着。

    最后引用一下莱昂纳多在《盗梦空间》开篇说的话作为结尾吧:世界上适应性最强的是什么?是意识。一旦植入,根深蒂固,盘旋脑海,会自己开出花。

    对于中医的传播,把最为精华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传播出去,比什么都有用。

    本文由下火网,一个专注分享上火资讯的网站,转载自吕方舟中医师微信原创文章,再次转载请注明出处。

  • 0
  • 0
  • 0
  • 346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
    粤ICP备2021099847号 心理测试 数据库免费下载入口 青少年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亿达手游网 百外常识网 心情日记 日记大全 文辞网 生肖 剧情网 无弹窗小说网 美国能量咖啡 淘宝联盟 国外 深圳注册公司 戒烟贴 火车脚本网 小说圈 植发 蛋白粉 影视新闻 趣闻网 吃瓜网 风水网 今题网 外语人才网 商标注册 税务筹划 北京注册公司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