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中医如何看待上火?看完这篇全懂了

    最近不少人感到咽痛,这或许是上火了。秋冬季因天气干燥,燥邪易化火伤阴,引发咽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忻耀杰教授指出,上火咽痛有实火、虚火之分,治疗前一定要请专业的中医师辨证论治,以免药证不符泪汪汪。

    人体之火如何形成
    忻教授告知,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是存在火的,如果没有火也就没有了生命。而人体之火包括“生命之火”和“病理之火”,生命之火(中医称为少火)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病理之火(中医称为壮火)则会导致人体生病。
    人体之火的产生源于“动”,就像“钻木取火”一样,有了动才会形成火,有了火人体的生理活动才能正常展开。但是动也需要有节制,适当动可以使少火生生不息,若动得过度就会形成邪火造成身体伤害。就像自然界的火那样,自从原始人燧人氏受到垃圾堆自燃现象的启发发明火之后,火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中,如取暖、做饭等等,给人类带来很多益处,但是过大的火就有可能引发火灾,焚烧为焦,给人类带来灾难。邪火就如同火灾般会引起身体的伤害。

    中医如何看待上火?看完这篇全懂了

    邪火(又称为壮火)的表现:
    五脏各有其所,分居三焦。按出现的部位,可以分为上焦火、中焦火、下焦火。

    心肺居于上焦,上焦火热多表现为面红目赤、头胀、心烦、咽喉肿痛、牙痛等。
    脾胃居于中焦,中焦火热多表现为喜凉饮,胸膈烦闷、消谷善饥等。
    肝肾居于下焦,下焦火热多表现为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

    五脏又各有其所主官窍,按照五脏开窍部位出现的火热症状又可分为心火、肝火、肺火、胃火和肾火。
    心开窍于舌,心火旺多表现为口舌糜腐、烦心、掌热等。
    肺开窍于鼻,肺火旺多表现为鼻干、鼻衄、咳血、咽干等。
    肝开窍于目,肝火旺多表现为目赤头胀、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等。
    脾开窍于口,脾火旺多表现为口唇赤肿、能食、嘈杂等。
    肾开窍于耳,肾火旺多表现为尿赤、淋浊、梦遗等。

    邪火形成的原因
    忻教授介绍,《黄帝内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邪火形成的原因与六气、七情和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1、六气过极皆能化火
    风寒湿暑燥火六气过极则为“六淫”。医家刘完素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湿暑燥火。”一切外感五气之邪,风寒湿燥暑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化火。
    风化火——刘完素说:“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热则风动。”风动可助热生火。
    寒化火——感冒寒邪,或内伤生冷,“冷热相并”,均能使“阳气怫郁,不能宣散,”郁而生热。即《内经》所谓“人之伤寒也则为病热。”
    湿化火——湿邪能阻郁人体气机流畅,使气机不能正常运化,气滞化火。所谓:“积湿成热。”
    燥化火——燥为秋天主气,其性干燥,容易化火伤阴。
    暑化火——暑为阳邪,暑性炎热升散,内通于心,最易耗伤元气,使气津两伤。
    热化火——火热同类,火之渐为热,热之极为火。

    2、五志过极皆能化火
    何谓“五志”?要从七情讲起。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七情分属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称为“五志”。五志变化有节制,不会致生疾病,若五志过极则致火动,火动则血随火而溢,影响脏腑气血正常运行,而成为致病的因素。

    3、气有余便是火
    朱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者是气虚。”中医阴阳学说认为“气为阳,热为阳,阳为气,阳为热,热盛为火,气盛为火。”气虚者,适当补气是为助阳,补气太过是为助(邪)火。

    上述种种原因皆可引起咽痛。

    辨清虚实降邪火
    中医理论认为:“咽喉诸病皆属于火”。然而五脏各有其火,《黄帝内经》说:“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忻教授强调,火热致病有虚实之分,须详加辨别;同时也要辨明其病属何经,当分经论治。

    《黄帝内经》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之训。刘完素阐发《内经》之病机十九条,认为“人体致病皆为火热,治病需从寒凉法入手。以降心火、益肾水为第一要旨。”心为君主,主一身之火,所以治实火宜降心火。肾主水,藏精,是“水火之宅”,为脏腑阴阳之根本,所以疗虚火当益肾水。同时还要注重脾胃的升降调适,脾主运化,而胃主受纳,六腑的阳热都会归于心。一旦火热太盛,则燥热就会传于胃,以致胃气逆上不降而引起咽喉疼痛。

    咽喉病实热证多责之于肺胃两经。肺胃蕴热,复感外邪,内外邪热搏结,蒸灼咽喉,致生咽喉病实热证。所以对于咽部急性炎症,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炎、急性喉炎等,多从肺胃两经治疗。辨证或疏风解表,或清热解毒。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疗效不佳,患者邪热不退,而见有腹胀、便秘者,通常采用“釜底抽薪”的方法,泻火通便,以引火下行,肠胃热毒排出后,肺经邪热也就会消失。

    虚热证多责之于肺肾两经。肺肾阴虚,水不制火,虚火上灼咽喉,致生咽喉病虚热证。所以治疗关键在于扶正固本,滋阴降火,多从肺肾两经治疗。辨证或养阴清肺,或滋阴降火。但需要注意养阴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易阻碍气机,致生湿邪。因此对于舌苔厚腻有湿的患者还要先化湿,这样才能在养阴的同时使气机能正常运行。
    最后,忻教授再次提醒咽痛因人而异,有了上火表现,请去找专业的中医师为自己降降火吧!

    专家简介
    忻耀杰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耳鼻咽喉病。

  • 0
  • 0
  • 0
  • 220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
    粤ICP备2021099847号 心理测试 数据库免费下载入口 青少年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亿达手游网 百外常识网 心情日记 日记大全 文辞网 生肖 剧情网 无弹窗小说网 美国能量咖啡 淘宝联盟 国外 深圳注册公司 戒烟贴 火车脚本网 小说圈 植发 蛋白粉 影视新闻 趣闻网 吃瓜网 风水网 今题网 外语人才网 商标注册 税务筹划 北京注册公司 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