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分类准确:根据中医理论,将上火逐一分类,让读者清晰地认识自身得问题并解决问题。
2.简单实用:上火带来的种种小毛病无需大量吃药,更不用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只要找对原因和方法,在家就可以去火、降火了,可谓方便简单。
3.理论经典:理论思想来自于祖国的中医典籍。
4.名家撰稿:我们请到了一线医学专家为我们编撰稿件,内容可信,对读者负责。
内容推荐
上火不是大病,可是有的人却频频上火,不是嘴里长泡了,就是牙疼了,这些小毛病时不时地侵扰让人难以应付。本书针对上火这个常见的健康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分析,帮助读者认清问题所在,从根本上消除那些上火的小毛病。
本书向读者阐述了“火”的来源问题,针对不同体质谈不同的降火方式,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等都在本书讨论的范围内,另外,四季容易上火的不同原因和症状亦有阐述。让读者了解上火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为自己所用是本书的宗旨。
作者简介
冯志成,男,主任医师,教授,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常员。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副院长,省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写“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擅长内科杂病、男科、妇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 录
第一章 身体着“火”了,健康警报响起
身体有“火”,百病来袭
火太大,身体防御能力受损
火太旺,当心诱发尿血
糖尿病可能是“火”招来的
体内有火,会促使血压升高
第二章 该死的邪火,你到底来自何方
亲爱的,你怎么惹上了邪火
别太馋了,肉吃多了会上火
经常怒发冲冠,很容易上火
你不爱喝水,火会爱上你
吸烟酗酒,身体往往会上火
太累了,“火”也会找上你
滥用药物,火会趁机侵入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人体内的火是中医里特有的名词,而中医里所说的“火”,是用自然界的火来打比方,因为人体里的火可以温暖机体,为人类提供能量,这样的火我们叫做生理之火,或者叫做“少火”,其实也就是我们的阳气。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人有了气才有了生命,这里的气就是指阳气,也就是生理之火。中医认为,生理之火可以温煦人体的脏腑,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正是依赖火才能腐熟水谷,化生精气,营养脏腑及四肢百骸,维持生命需要,所以人体是不能没有火的。
“火”在正常状态下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元气、阳气,是保证人体正常运转的生机。但“火”又是人体健康的一把双刃剑,没有“火”不行,“火”大了也不行。
如果这种火过于旺盛,就会伤害机体,导致多种病症,如口腔溃疡、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这时我们就说是“上火”了。
中医认为,人体上火的原因就是阴阳失调,人体中的血液、津液等物质属阴,人体的功能属阳。正常人体的阴阳是平衡的,但平衡如果被打破了,身体就会上火。
说到上火,我们不会感到陌生,如果你牙痛了,医生就可能会告诉你是上火了;如果眼睛红肿、口角糜烂了,也说是上火了;而出现失眠多梦、烦躁不安时,你还可能是上火了。
一般来说,人体的阴和阳可以相互制约,此时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如果有一方失衡了,那么机体就会出现病变了,如有的人先天禀赋不足,身体虚弱,久病耗阴,就会出现阴虚证候。而阴虚后阴就不能制约阳的一面了,于是阴阳失衡,出现上火的症状。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 一 章身体着“火”了,健康警报响起
“火”在正常状态下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元气、阳气,是保证人体正常运转的生机。同时,“火”又是人体健康的一把双刃剑,没有“火”不行,“火”大了也不行。“火”大了会引发心烦失眠、口干咽燥、大便干结等不适症状,每个人几乎都曾有过这种体验。
“上火”是中医学的专用名词。中医认为,人体上火的原因就是阴阳失调,人体中的血液、津液等物质属阴,人体的功能属阳。正常人体的阴阳是平衡的,但平衡如果被打破了,身体就会上火,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导致上火的常见原因。
身体有“火”,百病来袭
“火”禀受于父母,作为生命的原动力,它对人体生命发展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火”以推动气化来实现,火之所以能够推动气化,在于火是人体之气的内在动力。生理之火,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病理之火则会耗散人的正气,是损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病邪。正火虚衰,是指生理之火虚损,脏腑机能减退或衰弱的病理状态。它会直接侵犯人体,使脏腑功能紊乱,“过火”也会伤及机体免疫力,使人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火太大,身体防御能力受损
我们从中医学理论中可以得知,阳气能够提供给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阳气发散时温暖和煦,散布于体表,则为人体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利于阻挡外邪的侵袭。而人体内的阴液相较来说,则利于濡养脏腑和筋肉,与之共同构成屏障,帮助人体抵御内邪的伤害。所以,“火”对于阳气的生成和体表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确保人体的阳气,弥而不散,正常维持人体机能的同时,也要保证不能火力过旺,超出正常范围,阴液的调理功能无法达到平衡人体机能的目的,导致阳盛阴衰,阴液不足而火旺灼烧,脏腑则容易受到病邪的侵入,容易产生疾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