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YKQHBD
DreamThing_lin
Eun.
自遇小助手
1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一个刺激在不同时间内刺激两次,两次前后刺激的反应速度是否一致。 经研究表明,当小于300ms时,再刺激会获得较先前更快的反应;大于300ms时,再刺激会获得较先前更慢的反应。 也就是说,间隔时间越长,反应速度越慢。 那么,类比到学习呢? 学习一种新知识,越早复习,越能更快反应,越能掌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人生的走向如果按游戏来说,就是叠buff(增益效果)的过程。 如果你本身身体无恙,那就叠了一个buff了。 如果你贪玩,那很可能叠了个debuff(负面效果)。 有些buff或者debuff是我们无法决定的,我们的家世,我们的智力,我们的能力。 可我们也应该去选择叠buff,而不是使劲叠debuff,你的人生buff变多,自然走的顺。
面对一件事情,当你进行正确的归因,也可以缓解焦虑,促进问题解决。 拿学习来说,一个平时很努力的孩子考试成绩下降了,他认为自己还不够努力,他要把所有时间都用去学习,归因到自己的身上。 可我们知道,一场考试成绩好坏是仅仅靠努力决定的吗?考试难度,孩子的心理生理状态,还有环境等的影响,都会影响孩子的发挥。一味的归因于自己不足,自己不够努力,那么提升能很大吗? 同样的,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归因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自身的提升。
合作走得更远,因为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别人总会拥有和你不一样的能力,不一样的眼界和看法。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活用别人的长处,努力去变得更好。
都七夕了,乞巧节 中国的情人节,各种心理学大师也出来表白啦。 如果心理大师还在,他们会怎样表白? 马斯洛会说,你是我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最后一步。 阿德勒会说,面对你我没有被讨厌的勇气。 罗杰斯会说,咨询室内,以来访者为中心,咨询室外,以你为中心。 巴甫洛夫会说,你就是我的刺激,看见你我就会有反应。 所以,如果名人会说话,他们会怎么表白呢?
本篇表白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我删除。
如果我当时怎么怎么就好了 如果我没有说那句话就好了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这种想法 我们用着假设的语气去否定既成的事实,去后悔,去逃避 一时的后悔和逃避都没有问题,但是长时的不作为才是问题。
无助其实也是可以习得的 我邻居不常回来,他养了一只狗,也不拴着,但狗也不跑。每天雇人专门养着它。那个时候我很好奇,问狗为什么不去找主人。养它的阿伯说,以前确实是经常跑,但是每一次都被抓回来,当它意识到自己跑不出这片小区后,它就再也不会跑了。哪怕是不拴着也不跑了。 我有时候会觉得等不到主人的它好可怜。 习得性无助便是在经历某种学习或练习后,在面临情境时形成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的认知,继而放弃行动的心理状态。 我们很多人都像这只狗狗一样,有些事经历多了,便不再争斗,见得多了,就不再敏感。经历太多失败,对于自己便有无药可救的错觉,陷入自己编制的樊笼,终日郁郁不得志。 无助可以习得,自信同样可以习得,要想摆脱习得性无助,就要客观地多元地评价自己,不是说月工资多少,不是说成绩多少,不单单一方面的评价。同时也要去适时挑战自己,不断积累成功经验,获得自信感与成功感。
编曲的人不具备乐理知识可以编出好曲子吗? 也许可以,因为有些人天生编曲便是哼唱。但这样的人可谓少之又少。 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其实可以随口编出一段和弦,但是在编了三四遍后,你会发现自己老是在重复一样的旋律。 所以需要学习乐理知识,有了框架,视野才会变广。 框架确实会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因素,但是没有框架的你就像没有灯的行人,怎么去看见远方有什么呢? 音乐需要建构自己的框架,生活也是,心理学也是,有了自己的框架后,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更进一步。
巴纳姆效应是指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像你不会主动去挑逗别人,我是个较内向的人等等。 笼统的概念可以模糊人对自身人格的界定,同时受社会赞许的认可,会让人觉得自己本身应该是这样子的。 巴纳姆效应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很可能下意识就会接受这个概念。但是可以尽量避免。 增强对自己的认知,努力学习知识增强自身的视野,跳出单一自我评价,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相信很多人对于心理学有很多奇妙的感觉。 神秘,神奇,学完可以看穿他人的心理,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去帮助他人。可以学会催眠等神奇技术。 但我想说,这些其实大部分是误解,所谓的常识性误解。 1.心理学并不那么神秘,同时也不是神学,没法算命也没办法算你什么时候暴富。 2.心理学有一套科学的实验方法去验证,对于人格测量也需要专业的测评,网上大部分的测量图一乐就好,基本是运用了巴纳姆效应。 3.仅凭大学四年的学习然后在生活中随心所欲的帮助他人还是很难的,因为大学的知识很基础,而且是偏实验的。当然你在大学练的多了就当我没说。 4.催眠是不教的,但是学催眠很容易,网上有付费的教程,但同样的,实践很重要。不过催眠的使用条件限制很多,你在生活中随意使用是不允许的。
如果真的对心理学充满兴趣,推荐先看一下彭聃龄先生的《普通心理学》,如果看完还是有浓厚兴趣,再学不迟。
大家都在搜
步步唯营·心理文化IP创业圈
#树洞倾诉#
#减压#
#断舍离#
#官方活动#
#治愈系#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